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战略部署,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巩固发展意识形态领域良好态势,不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统一思想、凝魂聚力。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第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五,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要掌握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战场的主动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改进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依法依规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