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晩 为霞尚满天
毛绍礼
每天拂晓,天刚蒙蒙亮,总会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广场上忙碌着,只见他挥动大扫帚先把地面打扫干净,再从车上搬下音响设备摆放停当,插进U盘,调试好音乐,然后伸展几下腰腿,准时迎候拳友们的到来。无论严寒酷暑,他19年如一日,义务为大家服务,带领大家学练太极拳,充实生活,健康身心,快乐大家,提升自己,他也由开始的一位门外汉,逐渐练成了一名技艺娴熟的太极拳手,由当初的一名学徒,成长为一位太极拳教练。他叫郭海山,今年72岁,是河南科技学院的一名退休干部,曾任河南省武术家联合会副秘书长、新乡市武术协会顾问,现任河南科技学院太极拳协会会长。
非典之后建团队。2002年爆发的非典疫情,让当时正担任校工会主席的郭海山认识到:坚持体能锻炼,强健体魄,对提高身体免疫力和疾病抵抗力非常有利,便萌生了“待非典疫情过后,要组织带领教职工广泛开展锻炼身体活动,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想法。根据太极拳外柔内刚、动作和谐、神形合一、内外兼修,强身健体效果好,又适合教职工学练的特点,他下决心要在教职工中开展学练太极拳活动。于是,在2003年8月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校党委的支持下,他牵头组建起了学校第一支由70多名教职员工参加的太极拳学练队伍。
想方设法解难题。队伍组建起来了,开展学练活动却面临三个难题需要解决。一是教练问题,由于没有活动经费,需要聘请到一位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练免费义务教学。为此,郭海山费尽心思,多方托人寻觅,终于请来了这样一位既有爱心又热心教学的好教练。他们十分尊重教练,教练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耐心教,他们一丝不苟认真学、一招一式反复练。教练品格高尚,尽职尽责,一直义务教了他们十多年。二是场地问题,当时因学校条件限制,太极拳活动找不到固定场地,他们只能不断变换活动场所,有时借用有关单位的场地,有时转移到废弃的地下库房。为了搬运音响器材方便,郭海山自己买了辆车。直到几年后学校新建了操场,他们才有了固定活动场地。三是活动经费问题,学练太极拳,需要音响设备,平时练拳及参加比赛,也要统一拳服,到异地参加比赛或表演活动,车费、食宿费也要开支,学校经费中没有此项支出,活动开支费用只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在经费缺乏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平时练习和外出参赛活动的正常开展,郭海山采取“四个一点儿”(即向组织申请一点儿、主动筹措一点儿、接受爱心人士捐赠一点儿、自己掏腰包补贴一点儿)的筹款措施,解决训练、比赛中遇到的经费困难问题。这支太极拳队伍能保持19年活动不间断,是和郭海山的辛勤付出、主动努力及时化解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分不开的。
打铁必须自身硬。为了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团队训练成为一支积极向上、风正心齐、拳技过硬、水平一流的太极拳队伍,郭海山率先垂范,做出榜样。首先是坚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他每天早晨第一个到达训练场,打扫干净场地,放置好音响设备,调试好所用音乐;练习结束,他总是收拾好东西,最后一个离开现场。19年来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如今仍矢志不渝、初心不变。为了服务起来方便、快捷,他一直利用自己的私家车搬运音响设备及锻炼器械,为此自己贴进去了不少汽油钱。二是带头勤学苦练。对技术精益求精,拳技不断提高,在2013年成功晋级为中国武术段位陆段。在自己精准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他主动热情地对掌握要领慢的同志进行传帮带。三是自我加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郭海山除坚持日常和大家一起习武练拳外,还多次自费参加省传统武术项目(太极拳)裁判员、教练员、拳师培训班学习,2013年经过考试合格,被授予荣誉一级裁判员、一级拳师和武术教练员,并被省武术家联合会任命为该会副秘书长。至此,他担负起了本协会太极拳教练员的重任,付出比以前更多了。
习练太极体魄健。19年习武练拳,郭海山和拳友们娴熟地掌握了拳技,成为了技艺精湛的太极拳手,并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大型比赛,均取得比赛佳绩,既为新乡太极拳友们争光添彩,同时,又收获了快乐和健康。太极拳队成员大多都是老同志,队员平均年龄66岁。他们虽然岁数年年增加,相貌逐渐变老,但人人精气神好,身体健康,老当益壮。拳友邓庆文自豪地说:练习太极拳之前,我身体较胖,睡眠不好,经常腰酸背疼,练习太极拳几年下来,腰酸背疼症状消失,体重恢复到了正常,睡眠也香甜了。郭海山习拳十几年来,身体健壮,很少生病。虽已72岁了,仍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四肢灵活,身板硬朗,走路生风。长年以来,河南科技学院太极团队像一块磁铁,牢牢吸引着每一位队员;如一颗籽粒丰盈饱满的石榴,每一位队员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退而不休献余热。郭海山1950年出生,在乡下长大。受父辈影响,从小就养成了厚德向善,好学上进,爱党爱国,克己奉公,乐于助人的品格。他高中毕业后回到本村务农,21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被选为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22岁被推荐到百泉农专上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学校政治处干事、团委书记、机关党总支书记、校长办公室主任、校工会主席。因工作成绩突出,1997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新乡市红旗区人大代表,1998年被评为全国科教文卫体工会优秀工会干部,2010年从校工会主席岗位退休,享受正校级(厅级)退休待遇。
本该享清福的郭海山,退而不休,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他除继续担任河南科技学院太极拳协会会长兼教练外,还任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新乡市传统文化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几十年来,他捐款捐物,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市委、市政府为表彰郭海山在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为他颁发了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奖章。郭海山厚德载物,坦诚做人,有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大山一般厚重的品德。他不谋私利,事事为他人着想。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分享到健身经验,他根据自己多年健身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总结编写出适合老人练习的《健康宝典》功法十式(1.指梳头,2.干洗脸,3.拽耳朵,4.眼保健,5.早叩齿,6.晚揉腹,7.敲膻中,8.搓喉咙,9.常提肛,10.按涌泉)。由于这十式功法易学易做,健身效果好,在中老年群体中推广后,很受欢迎。
当有人看他整天忙碌,好心提醒他说:已是70拐弯的人了,应该少管些闲事,在家过清静日子了,郭海山却动情地说:“自己作为一个长期受党教育和恩泽的老共产党员,要知恩报恩。能为社会多些事儿,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和快乐,自己只要健康着活一天,就要为社会做贡献一天。”不图名不图利,只图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就是郭海山的心灵写照。
齐心协力创佳绩。郭海山老而弥坚、甘于奉献的劲头和学而不止、追求卓越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拳友们,大家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你追我赶,争做拳技排头兵。尤其是韩友刚、陈翠铃、李景明三位副会长,不但自己练武刻苦,拳路娴熟,动作标准,还主动辅导新同志练习,并主动协助会长做好其他工作,为团队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刃锋磨砺出,功硬苦练来。19年来,郭海山带领着这支太极拳队南征北战、东竞西赛二十多次,每次都载誉而归。2011年荣获河南豫北地区太极拳比赛一等奖;2012年在云南普洱第二届全国市长杯武术比赛上夺得陈式太极拳第三名,荣获铜牌奖;2013年至2017年,在连续五年参加省体育局举办的中原大舞台武术比赛中,均获得一等奖或优胜奖。
夕阳有余晖,晩霞更灿烂。每天清晨,在旭日霞光映照下的操场上,队员们穿着统一光鲜的拳服,排列着整齐的方阵,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做着整齐一致的动作,出拳时紧时缓,步伐时快时慢,动作时大时小,身段时而柔美时而刚健地习武练拳,在学校操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郭海山最大的欣慰和幸福。郭海山这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有生之年能为社会多做些有益工作当作晚年最大快乐的老共产党员,正用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书写“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最美不过夕阳红的精彩新篇章。
